requestId:68815db18d36f5.73056211.
最近,一篇署名為某貧困縣小學生的作文《我的理想》,在網上包養流傳包養網甚廣。文章歷數貧困戶享受的種種補助扶持名目,羨慕貧困戶的待遇,還在結尾寫道:“當貧困戶是一個多么光榮而偉大的事啊。所以,我長大后一定要成為包養一個貧困戶!”
文包養網章雖然假借小學生之名,用包養網了戲謔夸張的筆法,但包養網文中所描述的“扶貧養懶漢”現象,在不少地方是真實存在的。如北方某省某縣年底召開人代會,多包養位村支書反映,一面是各種短工用工需求供不應求,一面是一些貧困戶年關包養悠閑,拿著各包養種補助喝酒打牌混日子,有的閑在家里嗑瓜子睡大覺包養網,短工不打,小錢不掙。他們既不抓住眼前的工作機會,也不為明包養網年謀算準備。有扶貧政策兜底,這些人懶出了“底氣”:反正有政策做靠山,再窮也能吃飽穿暖,再懶包養也酒肉不愁。
精準脫貧包養網政策已使幾千萬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,但同時也讓一些貧困戶患上了補助扶持“依賴癥”,主觀脫貧提不起神、志氣短,動力不足,滋生“政策不扶就地臥倒”“補助不來大門不邁”的做派。這種做派被扶貧干部形象包養地稱為“包養網懶癌”包養網。
“懶癌”在一些地方有蔓延之勢——有的富裕了不愿摘帽,有的不是貧包養困戶卻爭戴窮帽子。在向深度貧困進軍的脫貧攻堅期,思想包養網上的貧困比物質上的匱乏更值得包養網警惕。
扶貧不能養懶,“懶癌”必須根治,否則遺患無窮。包養一是影響扶貧總體進程,一人掉隊,包養會拖大家后腿;包養網二是影響扶貧政策包養網落實,扶貧扶出包養網了懶漢,會讓人對扶貧政策產生懷疑;三是影響公平公正的價值觀,敗壞社會風氣。躺著都能脫貧,誰還愿意站著脫貧?
脫貧攻堅是國家戰略,全面小康是奮斗目標。貧困包養戶是精準扶貧的對象,也是攻包養堅戰的戰斗員,更包養是扶貧政策的受益者。包養外在政策再好,少了戰斗員自身努力、沖鋒陷陣也是事倍功半,非包養網長久之計。老祖宗留下的勤儉節包養約、吃苦耐勞的本分什么時候都不能丟。根治“懶癌”必須自己站起來,抓住政策,抓住機遇,奮力干、朝前奔、不掉隊,大步走進小康社會。
TC:sugarpopular900
發佈留言